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大未來

這本書的譯者是現在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30年後我也從一個財團法人機構的研究員,成為媒體/電子業跨界創業的企業經營者。我們見證了時代的改變,但我想對照一下,這個世界離我們原來想像的有多遠?

《大未來》第一章開宗明義寫著權力來自「暴力、金錢、知識」,而知識是最高品質的權力。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複雜的科技帶來分眾的商機,擁有管理這些複雜知識的人,將是天之驕子!從知識分享的角度,我們至少落後了30年!至今為止,台灣很多擁有權力的人臉上寫著「不自知」的傲慢。

書裡頭談到雷根(Ronald Reagan)擔任總統的時候,曾邀請作者Alvin Toffler擔任召集人,召集了8位未來學家探索未來的世界。在台灣,如果有類似的活動,代表民間力量的一定是企業大、獲利高的企業家或退休官員,不會是專家學者。

1956年時,美國服務業人口第一次超過農業與製造業的總和,但美國農業並未因此而喪失競爭力,更多人用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財富,更少的農民養活了更多的人,而工會領袖的影響力越來越低。

但台灣似乎並非如此,在缺水季節我們想到了農業用水耗掉大多數的水源,但過去半世紀我們對於水資源的應用,卻仍在非常原始的狀態。我的農地水源,必須透過小組長、水利會的層層節制,盡量避免得罪附近的農民,甚至不知道什麼樣的情況下,我在悅氏礦泉水水源地附近的農地會被斷水!

不確定性愈低,完成一項事業的投資也就愈容易。預測未來,因人、因地、因時而不同,學習論述公共議題需要很高的社會成本,但也是形成在地思維的關鍵!

Alvin Toffler是20世紀非常知名的未來學家,他的《未來的衝擊》、《第三波》、《大未來》三部曲,分別出版於1970、1980、1990,我趁著假期重讀《大未來》,希望在預測未來這件事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作者準確地點出「虛擬價值」的重要性,暴力、財富、知識這三種權力的來源中,知識無疑是我們今日形成權力最容易、最有價值的元素。由於科技的進化,多元分眾商機的形成,資本快速流動,在1990年,網際網路尚未形成時,Alvin Toffler這些看法非常具有前瞻性。

《大未來》是一本頗為西方觀點的書,畢竟那個時代剛剛經歷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天安門事件、美日廣場協議,大家將焦點放在美國主導的世界。沒想到世局多變,中國、台韓,甚至印度、澳洲在列強爭逐印太的新時代都是要角。

無論如何,《大未來》仍是一本好書。沒有人能預知未來,但未來學家給了我們對未來更多的想像,而想像力是創新的基礎,以及形成「語境」的關鍵要素。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