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ADI

投幣式電話、預付卡、悠遊卡

投幣式付費的概念曾經被廣泛認同。早期的付費電話都是投幣式的,今日已很罕見了。

然而自助洗衣、販賣機及售票機仍廣泛使用投幣機制。這些應用皆源自於投幣式付費電話,因此公用電話的付費機制一路演進,也可當成其他應用的參考。

投幣式付費電話的演進皆基於缺點的改良。投幣式付費電話的缺點除了容易遭受破壞外(想取出投入的錢幣),另一個缺點是儲錢筒滿了以後,客戶就無法再打電話。

義大利於1976年發明電話卡來解決這個問題。有了電話卡,就不需要將錢幣儲存在電話機。

1996年義大利人沙米(Massimo Sarmi;圖一)的團隊發明行動電話的預付卡,更是讓付費電話的市場變得五彩繽紛。

我對行動電話的預付卡有深入研究,發表多篇學術期刊論文,感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拙著《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 Architectures》 (Lin and Chlamtac; Wiley, 2001) 。

沙米後來成為義大利電信公司Poste Italiane的CEO,對於吸引客戶掏出腰包很有一套。例如圖二是我模仿畫出Poste Italiane的廣告,當中的女郎似乎楚楚可憐的請求: 「打電話給我吧。」

我還記得小時候打公用電話,都是先撥通電話,聽到對方聲音之後,再投錢幣。美國早期公共電話有些掛在電線桿上,也頗具特色。

後來的旅館及餐廳等營業場所廣布公共的付費電話,其費率高於一般的公共電話,原因是除了電話公司收錢外,營業場所的業主也分了一杯羹。如今大部分的人手一支手機,公用電話已近絕跡。

除自助洗衣、販賣機及售票機仍廣泛使用投幣機外,我最常使用的是悠遊卡的投幣儲值。我買東西找零,銅板常常隨手亂丟,積少成多,著實浪費不少銀兩。

某次經過台北捷運站,看到悠遊卡的投幣儲值機,靈機一動,抖出身上所有銅板,全都存入悠遊卡,瞬時一身清爽。

舊時投幣機的困擾是,存錢筒滿了就無法再使用。今日物聯網技術可輕易解決此問題。經由壓力感測器,經物聯網傳訊,可動態監控存錢筒水位,增加投幣機的可用率。資訊化的投幣機,經由物聯網加持,或許有浴火重生的新應用。

圖一:沙米(Massimo Sarmi)
圖二:我模擬Poste Italiane的廣告

現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暨華邦電子講座,曾任科技部次長,為ACM Fellow、IEEE Fellow、AAAS Fellow及IET Fellow。研究興趣為物聯網、行動計算及系統模擬,發展出一套物聯網系統IoTtalk,廣泛應用於智慧農業、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等領域/場域。興趣多元,喜好藝術、繪畫、寫作,遨遊於科技與人文間自得其樂,著有<閃文集>、<大橋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