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為何京都這個只有147萬人的中型城市,能有村田製作所、京都陶瓷與日本電產三家年營收百億美元的大廠,而排名之後的任天堂、Rohm也都是產業翹楚,他們與社會之間的互動又是如何 京都美食最後完美的結尾,是由日本抹茶來跟食客告別。主人�井先生來自大阪附近的「堺市」。堺市也是16世紀末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為豐臣秀吉、當地名流等人泡茶之處。堺市今日也是夏普的面板工廠所在地,但16世紀是中日兩國的貿易大港。
千利休與豐臣秀吉的故事,日本人販夫走卒皆知,但我跟�井說,16世紀末,正當中國的明朝萬曆年間,但日本抹茶的泡茶方式,其實來自中國的宋代。中國到了明代時,泡茶的方式已經進化到目前兩岸比較常見的泡茶方式。在這之前的唐朝,中國則以「茶磚」為主,喝茶時先削掉茶磚一小塊,放進滾燙的水中烹煮,方式比較類似現在西北、西藏地區煮酥油茶的方式。經過一、兩千年的演化,中日兩國積澱了說不完的千絲萬縷關係。
商業行為絕非粗魯的單純買賣,400年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些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要在堺市請茶道大師千利休為各地商賈奉茶。400年後,我沿著阪堺電鐵的路線,坐了半小時的電車,去感受千利休如何在堺市的南宗寺奉茶,並趁便參訪堺市,也瞭解400多年前的日本人,如何與南蠻、中國往來,堺市又如何培養出千利休、小西行長這些曾在戰國時期縱橫天下的英雄豪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