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電子六哥東協南亞戰略(7):智慧倉儲,共創、雙贏

一般而言,零件通路商將客戶區分為台商(TBM)、中商(CBM)與在地多國客戶(MBM),在生產基地往東協南亞移動時,零件調度工作很多仍然仰賴中國與香港,但台商仍是生產製造的主力。

因此,表面上看起來是來自中國、香港進口的半導體,但實際上卻是台商的貢獻,我們也可以理解「製造原廠」仍是決定零件流通動線的主力。

在東協南亞主要國家中,真正能把本土製造業發展起來的仍是少數。相較於泰國、菲律賓有一、兩家在地的電子製造大廠,印度、越南更展現出強大的企圖心與潛力,他們未來更有機會成為調節核心客戶的多元產能與商機。

過去OEM原廠對台商的要求可以說是「予取予求」,這是台廠生產重心從深圳、東莞,一路往長三角與成都、重慶、鄭州移動的關鍵原因。但那是以手機、NB生產為重心的Top-down時代,品牌大廠掌握關鍵訂單,甚至是製造廠的興衰榮辱。

但隨著物聯網的興起,面對未來電動車、元宇宙、ChatGPT、車聯網與資安的商機,在地的業者扮演更關鍵的角色,不僅僅是區域型、分散型生產基地成形,在地的服務需求也會激勵在地品牌與區域型的資料中心。

如果台廠能結合在地的力量,不僅可以平衡供需關係,也能跳脫「規模越大,毛利越低」的困境。

相較於惠普(HP)、戴爾(Dell)、蘋果(Apple)這些傳統的硬體品牌,在地的電信公司、獨角獸企業、在地的EMS製造大廠、通路業者等,都是台系廠商可以爭取的合作對象。

越南的VinFast、FPT劍指汽車、半導體,印度正在籌組一個發展半導體的任務團隊,印度的市場潛力與調節供需的功能在不久之後便可能成為事實。

緯創攜手Tata,鴻海聯合Vedanta布局印度供應鏈,蘋果CEO Tim Cook親訪印度,都見證了印度市場的潛力,如果印度本土的IC設計產業能與新興的半導體晶圓廠計畫連動,產業結構將與以往高度倚賴外商的結構大不相同。

大聯大早就在1990年代就開始經營印度分公司,文曄、益登、威健、全科都是年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企業,一旦主力業者都願意共建、共享智慧倉儲時,台商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更是不容小覷。

過去以大中華區為主力的台系通路商,在新時代來臨時,也開始積極布局東協南亞的新興市場,這個經驗也來自2010年前後,台灣零件通路商為中國建構「山寨機」的經驗。

技術支援、金融調度與智慧倉儲是零件通路業者的三大功能,這些功能將會在東協南亞商機逐漸成形時,扮演更關鍵的角色。

在PC時代,印度並非主要市場,到了手機時代,印度也有Micromax、Lava、Karbonn等當地大廠,但在中國手機品牌的壓抑下,影響力有限。

但面對未來的物聯網、車聯網商機,印度快速成長的經濟總量,已經預告本土產業崛起的機會,而智慧倉儲系統回流桃園,直接與印度、越南連動的情境已經可以預期。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