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曾說,如果抽走20名頂尖高手,微軟(Microsoft)只是個庸俗普通的公司而已。如果要發展半導體製造業,哪些國家具有實力可以整合20名頂尖高手呢?除了起步較早的美日兩國之外,台韓發展半導體產業都有歷史的機遇,接下來誰有機會挑戰半導體產業的頂級殿堂呢?
從矽谷半導體設備業的朋友口中得知,英特爾(Intel)負責晶圓代工事業(IFS)的印度裔總裁塔克(Dr. Randhir Thakur)已經辭職,並在執行長Pat Gelsinger的祝福聲中回到印度。
原本負責掌舵與台積電、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一較高下的高手,之前也擔任過應材(Applied Materials)高層的塔克如今回到印度,而且極可能是幫印度突破半導體製造業的領銜人物。
每個人提到印度,都告訴我水電等基礎建設不足、種姓制度影響,但我總是會反問,您多久沒去印度了呢?如果您看到疫情期間,擁有龐大軟體代工產業的印度是獲利的國家,會如何理解印度的產業競爭力呢?
一個多月以前,我受邀到印度浦那參與亞洲經濟論壇,在幾個重要的城市,看到的是不再堵車的街道與消失不見的「街友」。同台講師中有不少是科技業領袖人物或高階政府官員,當然有談到印度投資、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可能性。
我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分享印度半導體製造業的發展時程,但以我在現場感受到的氛圍,印度發展半導體製造業的計畫「箭在弦上」,而且應該會在近期內,就有明確的計畫與宣示。
毫無疑問,從人才與國家資源的角度而言,中國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半導體的發展大國,而另一個國家必然是印度。2023年4月,印度人口正式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國。中國暗諷「質與量」的問題更重要,但在IC設計領域,我想中國也不敢托大。
根據DIGITIMES調查,台灣IC設計業全球市佔率18%,本地僱用IC設計工程師是4.7萬人。印度沒有本土IC設計產業,但高通(Qualcomm)、東芝(Toshiba)、三星、聯發科在印度都有很大的研發團隊。
光是外商聘僱的IC設計工程師就多達5.6萬人,一旦印度本土的IC設計業站穩腳根,沒有人敢說中國的IC設計業是超前印度的。
能夠決戰光明頂的,都不是泛泛之輩,繼美日韓台之後,當原先被看好可以扮演制衡中國角色的印度,怎能不動如山呢?緯創、鴻海都與印度在地大廠聯手,一旦電子、半導體在地化,IC設計業也能連結到製造業與零件需求時,台灣的零件通路大廠會錯過這次的機會嗎?
印度已經不是10年前的印度,而10年後的印度商機,我們有機會分一杯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