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ADI

話說天下大勢(5):印度成為制衡中國的力量

印度發展元宇宙的三大優勢與短板

相較於其他產業,IC設計業對於少子化與本土科技人才不足的感受顯然更為深刻。根據DIGITIMES調查,印度當地僱用的IC設計人員是5.6萬人,美國是8.6萬人,中國是12.1萬人,台灣是4.7萬人。

事實上,印度沒有IC設計產業,所有的IC設計人才是幫各國大廠打工的專家、工程師。包括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聯發科都在印度當地有龐大的研發團隊。

類似MindTree這些當地的業者,也不是真正設計產品在市場上銷售的半導體公司,而是為外籍業者打工的外包服務商。缺乏資本市場的支撐,印度人才楚材晉用,但這個大趨勢正出現鬆動。

在美中貿易大戰的氛圍中,國家結構與中國相近的印度顯然成為最主要的制衡者、受益者。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印GDP的經濟總量相去不遠,但現在中國GDP總量超過印度6倍以上。

研究中國崛起、以中國為假想敵的印度論述,成為印度菁英社會的顯學,過去7年印度所得倍增,主要城市的交通等基礎建設已經大幅改善,加上美國在制衡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偏好印度、善用印度也是必然的作為。

印度政府以培養IC設計人才為基礎的C2S(Chips to Startup)計畫,將在2022~2026年間培養8.5萬名IC設計工程師。近幾年,印度積極以PLI計畫引領外資到印度設廠生產,印度手機的進出口,已首度在2022年出現順差。

而台系的鴻海、和碩、緯創生產的手機貢獻過半的數據,顯示從中國往外移動的生產軌跡,正從東協的越南、泰國往印度延伸。

印度的ICT產業供應鏈會從手機、NB延伸到半導體嗎?過去幾年,大家談到印度建立半導體工廠的計畫都嗤之以鼻,但預期在2030年時,GDP總量將超越日本、德國的印度,國家戰略不會是單純仰賴外資的消極作為。

台灣的鴻海、力積電都表達了興趣,而印度方面也放話,將在近期宣布更具體的半導體產業戰略,甚至傳言台積電也有印度計畫。

產業訊息真真假假,但三年疫情肆虐期間,印度的軟體代工業與台灣NB製造業都是「Work from Home」的受益者,印度機場、高速公路、現代賣場,甚至整片的智慧城市在郊區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與5年前、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

加上穆迪政府的積極態度,10年之內,印度必須被視為全球半導體業重要的角逐者,甚至可能是繼中國之後,真正有實力角逐國際市場的要角。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