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風暴與科技業的諸多挑戰(4):科技巨擘正在改變遊戲規則
從2019~2024年,全球GDP總量大約增加了21兆美元,幾乎同一段時間,陸續有9家公司市值一度衝破1兆美元,包括AWS、微軟(Microsoft)、Meta、Google、Tesla等公司在內的科技巨擘,除了定義自己所長的事業領域之外,更在自研晶片上投入龐大的資源與人力。從過去的產業發展經驗來看,個人電腦、網際網路(Internet)都帶來結構性的改變,初期是建構產業基礎環境的公司投資、賺錢,找到目標的投資機構獲利豐厚,但通常獲利的也不是金融投資機構。第二階段是參與的企業賺錢,但進入這個階段Internet已經是產業、市場上的必備條件,任何投資只是投資的一環,無法帶來太大的效益。到第三階段時,產業進入應用驅動、多元分工的新時代,而這個模式將會複製到「人工智慧」的新時代。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到2030年時,這幾家科技巨擘針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將會超過5,000億美元,但就像網際網路時代一樣,初期很多公司靠著基礎建設的投資獲得豐厚的利潤,最後只有思科存活,其餘多數已經成為雲煙。其次,當背後驅動的技術從Open AI擴張到DeepSeek時,我們可以理解各大公司都想擺脫NVIDIA自行研發晶片,這些公司所代表的新勢力會仰賴什麼樣的供應鏈呢?蘋果(Apple)執行長Tim Cook訪問北京時透露了對DeepSeek的正面訊息,也代表了蘋果對於邊緣運算的更高期待,自研晶片的業者都希望在跨領域的世界找到跨業商機。我們可以預期台積電仍會是尖端晶片的製造商,而伺服器的上下游產業並無改變的跡象,對台商而言只是客戶更加多元化,而更多的客戶加上多元化的產品,意味著製造商會有更高的議價空間。幾乎可以斷言,如果世界經濟不受地緣政治的影響走入蕭條,兩岸的情勢沒有太大的改變,台灣海峽仍然是公海,那麼台灣的電子廠商將會延續過去兩年的榮景,在微幅改善獲利的路徑上繼續往前邁進,並且拉大與南韓、東協等國家之間的產業實力落差。最後我們將進入軟硬整合、應用驅動的新世代,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的用途,每個使用者可以有AI代理人(AI Agent),市場就會成為魔幻仙境(Wonder land),事業模式的創新就會是致勝的關鍵。第一、第二階段,生產關鍵晶片與設備的台灣會是大贏家,一旦進入應用驅動的時代,成熟商品的價格、效率、出貨模式才會成為成功關鍵要素,台灣就會如同已經成熟的個人電腦產業一樣,按表操課,很難獲得超額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