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與機器學習
費因曼在1982年於其著名的論文“Stimulating Physics with Computers”提出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ation)的想法,原先是要解決用傳統電腦計算量子系統低效率的問題;提出這想法當時,只能算是理論學家心智的娛樂。David Deutsch與Richard Jozsa於1992年證明了在某些問題上量子計算比傳統計算有效率,這是量子計算的奠基之作。2年後,Peter Shor的質因數分解量子演算法(Shor’s algorithm)進一步展示了量子計算的威力。質因數分解看似只是純粹的數學問題,其實不然;我們每天用的通訊、提款、轉帳等的安全都得依賴公共密鑰基礎設施(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而PKI的安全就是依賴大數的質因數分解不易。量子計算這就入塵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