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member
適應時代變革,演化自己的經營策略
在台灣,每四年有一位新領袖在520這一天入主總統府,通常我們對於政策沒有太多置喙餘地,只能逆來順受,面對政治人物的策略選擇。但經營企業就不同了,要不要改變存乎一心,經營者可以8年、16年永遠執政,也可以掌握世代的變化大勢,選擇新的經營策略。當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說:「ChatGPT是人工智慧的iPhone時代」時,我的認知與大家一樣嗎?ChatGPT對DIGITIMES而言是機會、挑戰,還是生死存亡的危機呢?研究機構與媒體多次報導,「記者」是最沒有前途的行業,而數位廣告收入多數進了網路巨擘的手上,覆巢之下無完卵,DIGITIMES可以高枕無憂嗎?從過去的經驗推演,只要是對傳統媒體有威脅的新狀況出現時,通常就是DIGITIMES大展身手的時刻,我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在DIGITIMES創業初期,以「電子時報」面對市場,但在能夠損益兩平的同時,網路泡沫席捲全球,有些參與創業的夥伴離我們而去,在驚覺時代變化的同時,開始強調「digitimes.com」平台,並機積極深化網路布局。數位轉型對我們而言,沒有太多的陣痛,數位內容也是「理所當然」的成果。進入第二階段時,我們已經能夠善用數據資料庫的價值,在「In-bound」與「Out-bound」的雙向服務中,同時創造更高的價值。資料庫的會員服務,為公司創造將近一半的營收。而且超過1,000家的會員續約率極高,願意因為更深入、有效率的服務,支付合理的費用。這一群願意支付「知識」價格的客戶,也是台灣最富裕、教育程度最高的一群人。他們的興趣從NB、手機,延伸到電動車、車聯網、低軌道衛星、新能源。只要DIGITIMES端得出菜,就會有更多的人參與我們的社群與行銷活動。2022年春,我們接手竹科廣播-IC之音之後,將這個以新竹園區(涵蓋桃竹苗382萬人口)為基地的電台,經營成影音創作平台。一年之後,IC之音的影音節目在Podcast十大科技類節目中佔了五個,並且在金鐘獎拿下四個獎項,這是民營電台之最,我們也相信只要願意投資內容,還可以有更好的成就。DIGITIMES的挑戰是更專業的分類,對人工智慧、元宇宙、低軌道衛星等新知,也能夠與時俱進。這時顧問團隊的價值,就不僅僅是寫報告、上台演講而已。顧問團隊需要在專業領域提出專業的見解,並且培養橫向提供策略建議的能力。
2023/5/29
韓國新一輪挑戰才剛開始
由於台韓是貿易競爭對手,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也影響到兩國的交易行為與競爭關係,每隔一段時間我總會更新一下韓元與美元的匯率,試圖理解大趨勢,而韓元走勢又與南韓貿易收支息息相關,這幾個數字之間的關連性,值得關心台韓貿易關係的讀者稍加留意。2008~2009年春,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之際,韓元兌換美元的匯率一度跌到1,545韓元兌換1美元的低谷,但匯率回穩之後,到2022年中以前,韓幣兌換美元的匯率大致維持平穩。但到了2022年9月,卻再度出現暴跌,至今也在1,336韓元兌換1美元的低谷盤旋,關鍵就在於全球景氣低迷,記憶體出口報價欠佳,貿易逆差居高不下所致。南韓目前外債6,654億美元,為了調控可能高達3分之1的短期外債,順利支付一年內必須償還本金與利息的短期外債,韓幣貶值以爭取更好的國際競爭力,就是南韓過去常做的事。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南韓企業本身沒有競爭力,而是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原本預期下半年初可以回穩的需求,包括電動車在內,Tesla、福特(Ford)都出現獲利欠佳的消息,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能有多大的期待呢?由於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南韓外債總額也不斷積累,連帶引起韓元貶值,且外債佔GDP的比重,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再度出現新的格局。根據CEIC資料,南韓外債佔GDP比重,一度從2011年的32%,跌到2016與2017年的25%,但從2019年疫情出現之後,南韓外債佔GDP比重就從28.5%,一路攀升到2020年以後的33.5%、34.9%與2022年底將近40%的新高點。談永續經營,ESG的內容不是只有環保、社會互動,在公司與國家治理上,不容許有致命的風險,而韓元的匯率與外債的GDP對比,都是非常嚴重的警訊,由於過去曾有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痛苦經驗,相信南韓朝野一定謹慎以對。如果南韓再度出現金融危機,台灣人會幸災樂禍,還是感同身受呢?過去兩國的產業結構重疊,台灣人會樂於見到南韓「稍事休息」,但在2000年以後,南韓顯著朝向技術密集、品牌價值、市場定價上找到特殊的定位。台韓產業結構已經大不相同,特別是在中國崛起之後,有高度競爭的其實只剩下台積電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高階製程之爭。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三星是台灣重要客戶,拿到大單的台商應該開始籌組「星空聯盟」,想辦法投南韓所好,取得更顯著的競爭優勢。
2023/5/26
所有問題都有答案,但該怎麼問ChatGPT?
在人工智慧(AI)技術快速演進的今日,各種生成式的語言學習系統,正嘗試告訴我們更接近事實的答案,但對許多「涉世未深」的人而言,如何提出適當的問題反倒是更嚴厲的挑戰。我研究南韓40年了,南韓的關鍵在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三星集團的關鍵在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而2023年可能是三星電子的轉捩點。如果利用AI技術能找到最想要的答案,我該怎麼問有關三星的問題呢?2022年南韓的貿易逆差是472億美元,若非半導體貢獻超過557億美元的出口順差,南韓2022年的貿易收支就是上千億美元的逆差,這對2022年底外債總額6,645億美元的南韓而言是個嚴重的警訊。尤有甚者,2023年上半三星半導體獲利暴跌,2023年的南韓貿易收支恐怕是個大問題!從三星2022年的事業結構觀察,總營收2,457億美元,其中30%的營收來自半導體,獲利則有55%來自半導體;以手機為主的通信部門,加上消費電子,營收貢獻56%,但獲利僅有29%。三星手機市場仍在,但已經不是旭日東升的產業,策略上以手機銷售帶動半導體與AMOLED等關鍵零件商機的價值也到尾聲。2023年上半三星半導體營收獲利暴跌,是否意味著記憶體這隻金雞母垂垂老矣。而晶圓代工市場久攻不下,當全世界都以最好的條件吸引「無害」的台積電時,三星只能拿到二流的補貼嗎?三星還有機會在2025年以後的2奈米時代放手一搏嗎?李在鎔親往美國拜訪Musk,談Tesla的車用晶片,但實力才是關鍵,如果老闆談談就有效,那我就天天出門拜訪客戶。彎道超車不成,會不會彎道翻車呢?如同台灣一樣,南韓也沒有強大的設備材料工業,與日本和解之後,材料設備就沒有後顧之憂嗎?另外,三星會投入先進封測事業嗎?老是跟著大哥的腳步走,那充其量只能繼續當老二,絕對不是「Samsung Style」。顯示設備部門成為雞肋,2,457億美元營收的三星電子,不可能靠傳統的Display技術翻身,OLED不會大到三星期待的規模,與其搞小型終端設備用的OLED,不如經營汽車的智慧座艙。身為三星決策階層,該如何調整顯示設備部門的角色,儘管55吋以上大尺寸電視機的全球市佔率過半,為三星掙到品牌面子,但消費電子獲利僅佔整體集團4%,在品牌重要性降低的未來,三星有必要以高額的廣告費用維持消費電子市佔率嗎?最後,大家都希望在軟體或軟硬整合的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但這是美國企業的市場高地,豈容他人染指。三星如何在軟體市場或系統整合服務取得足夠的效益,特別是過去在中國系統整合或電信設備市場上還有一點點希望的三星,在中韓交惡的情況下,又該如何調整策略呢?一下子問這麼多專業問題,ChatGPT不會當機,但能提出適當的回應嗎?
2023/5/25
決策階層如何思考經營策略
在傳統以代工思維帶領公司的時代,經營者可以從效率、成本與滿足客戶的需求上著手,一條鞭式、軍事化、標準化的管理機制成為顯學,也是台灣廠商過去在代工市場上摧枯拉朽的關鍵。但這幾年大家都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是客戶或產品的集中度降低了,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相互信賴度、忠誠度也遠低於以往。加上新興市場的崛起,台商在彙整經營策略時,除要掌握客戶的需求之外,還要理解哪些人與核心客戶共建生態系,是主客雙邊的利益關係人?在CSR/ESG的大旗下,無論是企業主或核心幕僚,在企業決策形成過程中,都面對高難度的資訊彙整過程。面對新的問題,您堅信過去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嗎?事實證明,在適當時機交班的創業家更有智慧,很多繼任者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時空環境不斷在變,現在就是需要大智慧的時刻。我常以1993年繼任三星集團(Samsung Group)董事長的李健熙,利用法蘭克福會議推出「新經營計畫」,強調生產不良品的都是罪犯,除了老婆、兒子不能換,三星需要徹頭徹尾的轉變。李健熙推動「新經營計畫」的背後關鍵是「用成本與台灣競爭沒有勝算」,從此以後三星放棄OEM,走向高階品牌、頂尖製造與關鍵零件三大方向,也以此創造了30年的盛世。我會在另外一篇專文中探討三星為什麼需要另一個「新經營計畫」。三星需要,台灣不需要嗎?同樣是東亞銳鋒,台商面對的市場情境與技術工具與三星十分類似,從三星的蛛絲馬跡,我們也可以未雨綢繆!對類似DIGITIMES這種專業的知識與資訊服務公司,又如何以全球視野,融入差異化的區域分工與市場需求概念,協助客戶建構一個資訊彙整體系,絕對是個高難度的工作。您怎會知道今日的競爭對手,明日不會轉變成合作夥伴呢?我很早就預測,三星是台商愈來愈重要的客戶,如今也印證了類似的趨勢。我們又如何利用人工智慧/ChatGPT,找出更好的策略建議呢?會問正確的問題,以及有一個決策支援系統,將來會成為企業的標準配備。過去就算有這樣的想法,技術、工具卻不完備,這些理想也只能束諸高閣。現在ChatGPT與AOAI等應用持續進化中,關鍵在於知識服務的提供者,如何界定市場、定義價格,在沒有適當的交易體系下,這些服務也不會成為可能。
2023/5/24
制高點與內部共識並重
花了兩天讀完《艱難的抉擇》,這本書是美國在台協會(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所寫,他是一位長期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也以中國研究拿到博士學位,甚至曾代表美國的利益與台灣打交道。這樣背景的學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甚至人口結構、預算比例探索台灣的政策方向與面對的困難,讓我們有一個討論台灣問題的客觀框架。卜睿哲指出,台灣的服務業仍是傳統的服務業,而大型(超過200人以上)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薪資比傳統服務業多出54%。卜睿哲是長年研究兩岸的專家,談起台灣問題能夠引經據典,也能切中時弊,這本書比其他翻譯書更值得一讀。台灣有哪些高階、高薪的知識服務業呢?如果扣除特許的銀行、證券、醫院、會計師與律師事務所,台灣很難找到本土合乎高薪、專業的大型知識服務商,關鍵在於「視野」與專業經驗、信賴度的積累。餐飲業一直是台灣服務業的主力,但台灣餐飲業的模式十分接近,您可以說「都很好」,但也面對消費者認知的問題,唯一例外是鼎泰豐。鼎泰豐被譽為餐飲界的台積電,除了擁有市場的制高點,能堅持核心價值更是關鍵。在十八折的小籠包之外,連一盤炒飯的定價也能引起社會熱議,從西雅圖到杜拜、矽谷都有分店,鼎泰豐還是台灣的驕傲。不久前看到一段老闆楊紀華接受訪的影片,鼎泰豐營收的56%用來支付員工的薪資,對於無視用餐規範的顧客,也能做到「請到別處」的驕傲,不讓員工受委屈,這也是他們成功的關鍵之一。扣除25%上下的材料成本,鼎泰豐的淨利也許不如大家想像的豐厚,但做為一個領導品牌,以及國際化的經營規模,老闆的經營理念令人尊敬。台灣不是沒有成功的典範,製造業的台積電與餐飲業的鼎泰豐,都在不被看好的大環境中脫穎而出,我看到的經營秘訣,是真正做到制高點與內部共識並重。擁有「制高點」,但沒有好的管理機制,不過是好高騖遠的空想;只有績效,沒有制高點,必然會「事倍功半」,勞師動眾的結果,企業也很難永續經營,兩者之間有很大的矛盾,但同樣也是艱難的抉擇。
2023/5/23
世界經濟何時能真正復甦呢?
全球都在期待中美兩國扮演火車頭的角色,帶動全球經濟復甦。中國在疫後第1季交出5.2%的GDP成長率,但4月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走跌,我們能期待中國的成長動能嗎?過去二、三十年,中國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的背景,關鍵在於中國的經濟是投資驅動的外貿型經濟,但現在中國期待的是「內需驅動」,外部經濟體很難期待中國的復甦能帶來多大的效益。美國聯準會(Fed)預測,2023年聯準會利率的中位數是5.1%,回顧過去一年,聯準會總共升息了20碼,不難知道金融工具已被高度扭曲。美國現在有地方金融機構爆雷、通膨問題,經濟降溫三大問題還沒解決,政府可用的政策工具減少了,如果中美經濟都出現成長遲緩的現象,能期待NB、手機在半年內會有好的成績嗎?春江水暖鴨先知,台灣位在供應鏈的上游,各大廠商將訂單彙整在台灣的主力製造大廠身上。在半導體業,廠商會根據客戶下單狀況調整資本支出或設備投資費用。根據全球晶圓廠投資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 Report),2022年全球晶圓廠設備投資總額是980億美元,2023年會降到760億美元,並在2024年再度攀升到920億美元。在主要國家中,2024年投資金額仍以台韓領先,中國則排名第三。只是這個排名的產業價值與觀察,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了。中國關閉更多的IC設計公司,中芯國際更拿掉14奈米節點生產,暫時不提供先進製程的代工服務。就算不計半導體業者,包括鴻海、和碩、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在內的電子六哥,合計營收約是4,000億美元,大約就是台灣量產ICT終端產品的業者,生產總量的80%。如果再把台達電、光寶、友達、群創算進去,透過製造大廠就可以掌握台灣零件供需,甚至可以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指標。不久前,仁寶說NB需求逐季回升,英業達則說第1季是谷底,庫存已經到了適當的水位,緯創強調上下半年的比重是4:6,從台灣製造大廠發布的訊息得知,下半年的復甦是可以期待的。綜合以上新聞,我認為景氣復甦應該略晚於原先預期,此刻該做的是內需型的投資布局,當各國虎視眈眈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時,政府更該站穩腳步,多做扎根的投資,沒有好的基本盤,再多海外投資也難永續經營。
2023/5/22
這是小生意,還是大買賣?
桃園機場航空客運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54%,可以看到華航在捷克布拉格與義大利羅馬的航線陸續復航,現在就看兩岸的航線,何時可以讓南京、武漢這些二線城市也復航。然而,所有國家都面對空服、地勤人員不足的問題。以中國為例,2019年還有10.8萬名的航空從業人員,到2021年時僅剩下9.7萬人,短期間之內要恢復正常,這不是需求端的問題,而供給端還沒解決人力調度的問題。貨運方面,相較於海運比疫情前的運價貴18%,航空運價還要比疫情前高出40%以上,基本上貨運仍有厚利,但現在大家關心的是國際經濟景氣的變動,以及台商因為需求不振出現的庫存問題憂心忡忡。更令人憂心的是,兩岸關係並沒有舒緩的跡象。每個豪氣干雲的人都說要「以戰止戰」,但我們也都明白「戰爭從未解決過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大家明白,戰爭的成本太高,不是可以用數量來衡量的!如果台海發生戰爭,美國國家情報總監Avril Haines說,至少會有1兆美元的損失。這是一位大學畢業於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但擁有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的律師的理解。但坦白講,不是生活在亞洲的人,很難精確理解台灣在當中的角色與地位。全球貿易總額至少有26%靠空運,而台灣是海島,加上半導體等輕薄短小、高單價的零件居多,台灣外貿總額有47%靠的是空運。不僅如此,桃園機場在全球前十大航空貨運機場排名四名,排名前六的機場依序是香港、仁川、上海浦東、台灣桃園、日本成田、美國安克拉治。這六個機場都在西太平洋地區,如果再把排名第十的新加坡算進去,台灣海峽戰雲密佈時,全球經濟還能正常運作嗎?損失恐怕遠比1兆美元更嚴重。台灣位在西太平洋的中段,又擁有半導體、ICT產業供應鏈這些戰略性武器,所以台灣對於桃園機場的角色,在考量產業移轉、台灣國安等多元因素之後,是不是該有新的認識?據悉,香港機場是由機場公司營運、投資各種智慧運籌體系,提供給使用機場的航空公司、報關行、運籌服務業者使用,台灣民航主管機構也可以參考這些機場的做法,把基礎建設做好,讓桃園機場真正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簡單的說,桃園機場是台灣真正的國門,我們是想用桃園機場來賺錢,還是利用獨一無二的地位,創造無可替代的價值。這是小生意,還是大買賣,只需要人工,不需要智慧也算得出來!
2023/5/19
越南巡禮(4-4):從「獨立宮」看越南風情
前述這些大趨勢,會在中國生產線外移之後陸續出現脫鉤現象,目前由製造原廠自行採購供應的半導體等元件,依舊會由廣東直接供應北越的需要。但隨著南韓總統尹錫悅表態站隊西方陣營之後,東西對峙的情況將更為嚴重,跟著出口地區比重的變化,相信由南韓、台灣、日本直接供應的比重也會跟著調整。對航空貨運、零件通路商而言,先期掌握供應鏈變化不僅是未雨綢繆,也可能掌握競爭先機。本次至越南訪問行程是應Becamex主席所邀請,這是平陽當地最大的企業,甚至經營胡志明市到平陽省40公里的收費快速道路,財力與地方的影響力可想而知。從平陽人民政府到胡志明市市中心大約40分鐘,兩旁的土地幾乎已經完全由街道連結,情況就如同台北市中心到新北市中和遠東ABC工業區的狀況一樣,很難期待在胡志明市近郊找到適當的工業區用地,往平陽省與同奈省移動,幾乎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最後一天的行程,在與主席確認合作方案之後,搭車前往「獨立宮」(Independence Palace),中午在獨立宮前的一家法式裝潢餐廳享用越南最頂級的「牛尾河粉」。接待我們的丁陳芳淵在台灣的成大唸書,她看著滿盤的佐料,說越南人吃飯時很忙的,得先把放在一旁的九層塔、檸檬、豆芽菜、牛骨髓,放在已經裝了一大碗河粉的湯碗裡。這一碗大約600元台幣的越南牛尾河粉,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河粉,而位於市中心,被大教堂等一些法式老建築包圍的餐廳,風情萬種搖曳生姿。飯後走到附近的獨立宮參觀,門口附近的草皮上,樹立幾個紀念南越獨立的大招牌。1975年4月30日,一輛坦克衝進原本是阮文紹政府的總統府,從此改變了越南人的命運,而總統府從此也改名為獨立宮。「獨立宮」這個名字挺敏感的,在台灣算是反共的名詞,越南則是慶祝脫離美國人掌握而使用的名詞。不論是何種意義,都是統治者說了算。放在獨立宮屋頂上的直昇機,讓我想起1975年美國人撤離越南的那一幕。獨立宮興建於1962年,是阮文紹政府的總統府。五層的建築中,一、二樓接待訪客,三、四樓是家庭生活的空間,除了有個30人座位的電影院之外,還有麻將桌、鋼琴等擺設,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下室的幾間通信室,高頻電信設備是與外界聯繫的管道。越南已經是台灣非常重要的產經夥伴,相較於印度可以有很多可以參考的書籍,但台灣對越南的理解卻非常有限,「南越、北越大不同」,您想過這個問題嗎?
2023/5/18
越南巡禮(4-3):台灣越南合作芻議
儘管台商是受邀到越南投資的一方,但台灣也得面對台灣人力短缺、土地資源昂貴等問題,生產基地的移動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只是過去二、三十年,台灣前往中國投資時,藉著語言、文化上的優勢,加上中國地方政府以房地產做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台商慣於被奉為上賓的習性,到了越南還能依樣畫葫蘆嗎?其次,對企業而言,考察投資環境的成本是小錢,但確認投資環境是影響企業生存的關鍵要素,台商不能「因小失大」,反倒應該思考逆向行銷的必要性。要讓越南當地政府知道,找到台商才是「撿到寶」,唯有台商能夠真正協助當地建構整個工業的生態系。而政府或公共團體應組團考察,並主動向對方講解台商的優勢,爭取更好的投資條件,而不是看對方接待好壞,來決定投資的順位。DIGITIMES繼2022年之後,將繼續主辦「亞洲ICT供應鏈高峰會」(Asia Supply Chain Summit),也將邀請印度、越南的重量級企業與會。越南的Vinfast已經投入電動車的發展,而Vingroup也瞄準半導體等關鍵零件產業。台商完全清楚發展半導體等關鍵零件產業是一件高難度的工作,也有時代、機緣的因素,但沒有人預期中美會脫鉤,也應該以台韓都成功發展半導體的經驗,永遠不要輕忽越南、印度也會是未來半導體、面板生產國的可能性。在訪越期間,我也向合作夥伴Becamex建議在他們經營的東方國際大學(EIU)設置人才培訓推廣教育與提供投資人專業顧問服務的小規模智庫。從中長期的角度來說,中國的牌手機發展過程與台灣的零件通路商關係密切,越南要發展電子工業,零件配套體系不可或缺,我們也相信在北越、南越都要興建一套能與台灣桃園機場緊密對接的智慧倉儲系統。孫子兵法有云:「言不相聞,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如果台灣政府更主動積極,就應該善用過去的成功經驗,為台商爭取更好的地位。新竹科學園區、南港軟體園區都是動見觀瞻,透過與其他國家工業區授權經營的模式,不僅有投資聚焦、群聚的效益,科學園區的隱性影響力,更可以讓當地政府不敢輕忽台商的力量。台灣向外投資,過去的經驗與產業生態系就是台灣最好的籌碼,但會不會用、能不能用才是關鍵。
2023/5/17
越南巡禮(4-2):北越、南越大不同
從河內到胡志明市是1,638公里,開車要32小時,這個距離比首爾到台北的1,483公里還遠,兩個都會區的口音也不同。越南從北到南,幾乎可以視為兩個國家的距離,越南政府當然知道溝通南北的重要性,但限於財力、技術,目前規劃中的南北高速公路預計2030年才能完成,而高鐵的計畫更是遠眺2050。值得注意的是,環繞著胡志明市與河內的外環快速道路即將於2023年6月動工,以越南的國力、財政狀況判斷,在現實條件的限制下,要掌握越南的供應鏈,可能得從河內與胡志明市兩個都會區去理解,而南越、北越只能各自發展,也會形成不同的產業樣貌。越南在2023年4月宣稱人口超過1億人,以胡志明市為中心的湄公河三角洲有9個省,胡志明市約有1,000萬人,人口最多的平陽省有300萬人,也是基礎建設最好的省分。對越南而言,這些優質地理條件與水電基礎設施完備的都會圈鄰近省分,想要的不僅僅是NB、手機,更希望能吸引高附加價值的半導體、工業電腦、網通設備廠。而具專業背景的技術專家,更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上能讓政府長官與市民有感。不但規劃在地的應用需求,也跟台灣工業電腦大廠採購相關設備,在經濟每年維持7~8%的高成長下,台商不應低估都會區的智慧應用需求。此行一位參與座談的新加坡專家說,「人才」是新加坡起步的基礎,根據他的經驗,只要供應投資原廠足夠的科技人才,很少有投資人會說不!我們也建議Becamex以東方國際大學(EIU)為基地,先以大學教育推廣建構培訓基地,透過與台灣知名大學聯手,培養IC設計人才、建構零件倉儲與運籌中心。這些人才不僅半導體業需要,其他科技公司也會趨之若鶩。只是越南人在外資湧進,以及西方知名大學也在越南尋找戰略夥伴,台灣如果想要爭取更多的人才,不可能只以地利之便,就認為越南人才會近悅遠來。位於湄公河三角洲出海口的胡志明市,是越南第一大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與Panasonic在這裡生產消費電子,2006年時英特爾(Intel)選擇在胡志明市落腳,並帶來最先進的半導體封測技術。夏普(Sharp)在這裡生產相機模組,Jabil與QSIC是以EMS為主,Microchip有IC設計與研發。在鄰近胡志明市的平陽省與同奈省,還沒有很多電子廠商落腳,但卻深具潛力,很可能是下一波重點投資區域。DIGITIMES針對越南、泰國、印度這三個布建ICT產業供應鏈最為積極的國家,對比這三個國家與台灣、南韓、日本、中國、香港之間的電子產業進出口資料顯示,2022年越南從這五個地區進口的半導體共336.9億美元。其中,扣除出口的半導體,對南韓逆差157.88億美元排名第一,其次為日本的25.15億美元,對台灣也有11.29億美元的逆差。越南對這三個國家的逆差是194.32億美元,這些都是個合理的數字。但以貿易總額計算,越南與中國、香港的貿易金額最大,中國本土的半導體產業並無經營國際市場的能力,估計這個貿易金額與胡志明市的英特爾封測廠有關。英特爾微處理器從胡志明市出口到中國,而三星手機(北越)與消費電子(南越)生產基地所需要的記憶體除了由中國、南韓供應之外,在香港運籌的比例應該也不低。
202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