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輛發展潛力無窮 臺灣供應鏈應把握產業商機 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Q1
ST Microsite

燃料電池車輛發展潛力無窮 臺灣供應鏈應把握產業商機

  • 林佩瑩台北

AMPA Forum貴賓合影,由左至右為:鐙鋒氫科技周哲平總經理、外貿協會秘書長會王熙蒙、Aftermarket Intel總編暨發行人Mark Phillips及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外貿協會
AMPA Forum貴賓合影,由左至右為:鐙鋒氫科技周哲平總經理、外貿協會秘書長會王熙蒙、Aftermarket Intel總編暨發行人Mark Phillips及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外貿協會

在減緩地球暖化的前提下,ESG成為全球關注議題。為實踐2050淨零碳排目標,各國政府正透過補助政策鼓勵民眾換購電動車外,也同時公布傳統燃油車的禁售時間點,進而帶動電動車的銷售浪潮。

為協助臺灣產業掌握此寶貴商機,外貿協會特別於2024年TAIPEI AMPA展覽期間舉辦「奔馳新世代 車用安全系統與新能源之革新再造」論壇,邀請到多位產業專家及指標企業分享最新技術與趨勢,也吸引眾多專業人士與會。

外貿協會秘書長會王熙蒙指出,臺灣汽車零件產業向來以優異研發設計與彈性製造能力在國際市場有亮眼表現,其中又以車燈、碰撞件等AM售後零件佔大宗。而在智慧化及低碳化的雙軸轉型趨勢下,臺灣在新能源與氫能電動車發展、車聯網及車載資安、智慧座艙Smart Cockpit、智慧輔助駕駛系統ADAS等領域擁有敏捷開發的實力,預估將帶動我國車電產值從2023年4,000億新台幣成長到2025年6,000億新台幣,成為支撐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新動能。

美國新能源車尚未成主流 臺廠應把握燃油車維修龐大商機

雖然各國政府正透過電動車補助及禁售燃油車等政策,鼓勵消費者汰換傳統燃油車,不過美國在2023年的電動車銷售量僅佔整個汽車市場的7.6%,遠低於其他國家。

根據Aftermarket Intel總編暨發行人Mark Phillips分析,主要關鍵在於電動車的行駛里程不符合消費市場需求,加上維修據點尚且在開拓中,因此預計未來數十年內傳統燃油引擎汽車仍是市場主流。

Mark Phillips同時指出,根據研究美國人從住家到工作據點的距離平均是27英哩,其中5%工作人口的距離超過50英哩,也代表電動車需在上班地點進行充電,才能滿足長里程通勤需求。其次,儘管電動車維修據點正在持續增加,但是唯有更多業者投入建置工作,才能符合消費者的期待。最後,電動車業者提高平價電動車的生產速度,才能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換購意願。

此外,美國汽車保有數量達到2.93億輛,汽車平均車齡為12.5年,其中42%車輛的車齡超過12年,對維修服務的需求極高,整體汽車售後市場將從2022年4,776億美元成長到2026年的5,738億美元,也是臺灣汽車零件產業不容忽視的龐大市場。

車廠導入燃料電池技術應用 氫能源車提供移動減碳新解方

回顧30年前,全球正面臨石油供給不足的巨大挑戰,也驅動各界投入氫能源車的發展,期盼藉此降低對化石燃料依賴。而隨後受到溫室氣體排放限制與全球暖化壓力,美國加州率先訂出ZEV(零排放汽車)比例的法規,帶動大車廠皆投入燃料電池的開發,期盼將技術應用在移動載具上,藉此解決移動汙染源。氫能源車發展至今超過30年,若要讓新能源車能加速進入消費市場,首先須加快加氫站普及速度。其次,透過政策鼓勵氫氣供應業者與新創公司合作,讓新能源車的氫氣供應鏈體系更為完善。

「現階段氫能車市場仍在萌芽階段,儘管性能可與傳統汽車及新型電車媲美,然而車輛銷售價格仍偏高,需仰賴政府大量補貼,因此年銷售量僅在1萬臺左右,且受限於加氫站普及率不高、氫氣法規尚且不夠健全,短期間很難有高度成長。」鐙鋒氫科技總經理周哲平解釋:「現階段,氫能源車的發展與電動車應同時進行,對於減碳將帶來幫助,當基礎設施普及後,預估2050年氫能源車可望佔總體車輛銷售20%。」

續航力佳、燃料補充速度快 燃料電池可滿足商用車輛需求

為達到全球的淨零減碳目標,各大商用車製造商已投入新能源車開發。相較於純電動車和柴油車而言,燃料電池車有眾多優勢,首先續航能力部分,燃料電池車輛能滿足絕大多數重卡的日常運輸需求,因為若純電動重卡要提供足夠續航力,勢必得擴大電池數量,也代表需犧牲貨物載重量與空間。其次,在燃料補充速度方面,燃料電池補充速度快,約僅約需5~10分鐘(視儲氫罐量),與現行燃油車相去不遠,比電動車要快上數倍以上。最後,則是安全性、低溫性能等,亦遠比電動車要好上許多。

氫豐綠能科技副總經理林明憲也指出「燃料電池不光可運用於移動載具,氫豐綠能也具備將混氫直接輸入燃料電池發電併網的方案,如我們推出的30kW燃料電池方案已於石化廠實地長時間運轉」。
 
新能源零組件商機驚人 臺灣產業不容錯過

在「掌握淨零減碳脈動 共創車用零組件廠永續未來」焦點對談中,DIGITIMES副總經理黃逸平指出,無論是新能源車、燃料電池等都是創新技術,臺灣政府也透過建立示範場域方式,扶植相關產業成長。然臺灣市場規模並不大,業者在完成示範場域後,應思考建立初步規模化的方式,並將產品推廣到國際市場中,才能在全球舞臺中佔有一席之地。

鐙鋒氫科技周哲平總經理認為,氫能源車的最大優勢,可讓使用場域達到淨零承諾、延長電動車內電池的壽命與使用時間。目前全球市場以韓國及日本發展最接近商業化,如Toyota推出的Mirai、現代汽車推出的NEXO,而兩家公司也陸續與其他國際公司合作推出氫能巴士、氫能堆高機、氫能物流等,值得臺灣借鏡。

氫豐綠能科技林明憲副總經理說,燃料電池非常適合應用於商用車,目前全球重型燃料電池卡車示範運行計畫共達23個,其中歐洲約有12個燃料電池重型卡車示範計畫,有多個屬於跨國計畫,臺灣本身也有推動氫能巴士的計畫,並具備一定的發展優勢。若要跨足到商用車,還得克服技術上的挑戰,所以發展燃料電池商用車是現階段最佳方案。

由於電動車仍存在充電時間較長、電池回收等挑戰,因此氫能等新能源運具已成為歐盟及主要車廠的發展重點,預估氫氣設備和零組件等市場潛力將超過2,000億美元,臺灣相關產業應該把握的最佳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