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hotspot
member

2024年產業展望系列之11:新創事業的危與機

市值破兆的七家科技公司

2013年時,一位創投家開始以「Unicorn」來形容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公司,之後很多創業家都想貼上「獨角獸」的標籤,向世人展示非凡的創業成就。

CB Insights開始統計獨角獸企業的2015年,有80家公司頂著獨角獸的光芒面對世人。科技含量很高的台灣,不甘示弱地試著培養自己的獨角獸,希望台灣的新創公司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

之後,我們看到不斷上揚的獨角獸家數,甚至到2022年時,全球的獨角獸企業已經多達1,200家。在統計的前幾年,也就是2020年之前,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美中之間沒有劍拔弩張的氛圍時,通常美國獨角獸的佔比大約50%,中國是25%,其餘獨角獸生產國主要包括英國、南韓、德國、以色列這些國家。

其中,看不到台灣,也見不到日本的公司。最近幾年,美中關係丕變,中國的獨角獸前往美國上市之路更顯坎坷,中國獨角獸的比重降至15%以下,取而代之的是已經超過百家的印度獨角獸公司。

「中國跌倒,印度吃飽」,全球經濟的大結構不是東昇西降,而是資源重組。財富重新分配的跡象顯示出世代差異,大吃小,更大的貧富差距與國家發展落差。走過了資金寬鬆的時代,新創公司將面對創投資金源頭緊縮的壓力。

我們看到全球的創投資金在2021~2022年時,都超過1,600億美元,2023年時跌到669億美元。我們可以稱呼2013~2022年間的10年是「獨角獸的黃金時代」,但現在以500萬美元營收,號稱可以有10億美元市值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其次,我們看到網路巨擘強奪豪取、相互廝殺。自從2018年蘋果(Apple)成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公司之後,已經陸續有七家科技公司名列「市值上兆」的門檻。

知名的科技大廠除了Tesla市值暴跌2成以外,其餘的公司都扶搖直上。我們看到富可敵國的科技大亨,光是一家市值超過2億美元的NVIDIA,市值就超過俄羅斯、南韓這兩個世界舞台上的主要國家。

蘋果輕描淡寫地放棄Apple Car計畫,大家知道這是九牛一毛而已。Open AI的創辦人Sam Altman甚至希望募集7兆美元,重整全球半導體的生產體系。

在新創企業家用無窮盡的想像力家探索未來世界時,我們得思考一下,如果是東亞的新興國家,或者是這些國家裡的供應商、新創企業家,如何幫自己在浮動的世界裡找到定錨基礎,並決定未來幾年的行止。

在我腦海裡,有幾個想自問自答的問題。做為ICT產業裡的供應商,我們是否應該重新定義我們與上游客戶之間的相對關係;如何從「雲」與「端」不同的視野,思考自己的企業定位?

在面對地緣政治、區域分工、分散型生產體系的架構下,如何整備在地「應用驅動」的商機?哪些國家企業是敵、是友,或者根本放棄敵我意識?競合之間,以和為貴,我看到了世界的改變,也看到亞洲供應商面對世界變局時,必須改弦更張的大趨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電子時報》(DIGITIMES),著有《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西進與長征》、《出擊》、《電腦王國ROC》、《打造數位台灣》、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