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先生別鬧了(3-1):台韓半導體業都是危機入市的成果!
不久之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受訪問時說:「台灣人搶走了美國晶片製造的工作」,聽起來很刺耳,但做為大國博奕中最脆弱的籌碼,台灣得引經據典,不卑不亢地證明這是台灣應得的!半導體製造往東亞移動始於1980年代,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海力士(Hynix)從1983年開始,台灣的聯電創始於1980、台積電是1987,他們都是從會外賽打起的,幾經艱困才有今天的局面。做為一個從事半導體與台韓科技產業研究將近40年的老兵,我知道半導體業幾個重要轉折,以及今天川普為什麼有這樣的埋怨。本來台灣與南韓根本是二線的科技產業發展國,無論從基礎科技或整體產業實力觀察,能有一席之地就該滿意了,不可能是四強準決賽的入圍者。台韓都得感謝美國在1986年簽署「美日半導體協議」,要求日本必須讓外商在日本擁有20%以上的市佔率,這個協議讓全球市佔過半的日本業者綁手綁腳,同時也給了台韓半導體業者一個機會之窗。1986年後,台韓火力全開,兩個新興工業國在往後將近20年間,以「取用於國,因糧於敵」的巧力爭得一席之地。南韓在記憶體稱孤道寡,台灣則是獨樹一幟,在晶圓代工領域集中有限的資源,在這個剛被張忠謀定義的新市場中取得壓倒性優勢。今日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3分之2的記憶體市場由南韓半導體雙雄獨佔,3分之2晶圓代工領域由台商一手掌握。特別是90%以上高階晶片在台灣生產,加上台海風雲緊急,更讓大家憂心位於西太平洋的台韓,在地緣政治上似乎又重回冷戰時期的角色與地位。孤懸於東海的第一島鏈,一旦烽火連天,全球供應鏈必然受到嚴重的衝擊,而現階段的產業樣態,似乎又證明台灣人、南韓人搶走了美國人的工作。其實,台韓兩國在2008年以前,只是個不錯的生產基地,還談不上稱霸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實力,但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金融海嘯給了台韓一個「轉大人」的契機。當時台系記憶體業者積欠銀行的融資貸款高達4,000億元(約130億美元),南韓的海力士、日本的爾必達(Elpida)也岌岌可危。此時,三星玩起「危機入市」、「膽小鬼遊戲」的戲碼,加碼投資記憶體,擴大與其他廠商之間差距。台灣記憶體產業從此被拋在領先群之外,日本爾必達破產關門,連海力士都在政府的協調下,由在電信市場獲利豐厚的鮮京集團接手,並改名SK海力士(SK Hynix)。從此三星與SK海力士成為南韓記憶體產業的雙保險,也以3分之2的市佔率笑傲全球。台灣2008年情況與南韓相近,多次強調自己是「學習曲線信仰者」(Learning curve believer)的張忠謀重掌兵符,以鉅額的資本支出「梭哈」全球的產業,那也是危機入市。台積電、三星的投資布局,也顯現在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的全球設備市場資料中。台韓砸重金,美系的設備廠跟著獲利,川普何來埋怨呢?下一篇文章,我們將以2008年以後的半導體設備投資為基調,檢視過去1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投資模式,並探索如何激勵更多國家投入半導體業的角逐。
202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