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感性體驗之三:台灣人的大江大海

龍應台的父親,來自湖南衡山,父親經常拿著母親在他離家前,親手為他縫製的鞋底掉淚;龍應台的母親,來自淳安,那是今天叫做「千島湖」的地方。千島湖是錢塘江的上游新安江發源處,中游叫做富春江,也就是「富春山居」這幅名畫的場景。

我曾去過這些地方,也知道衡山有座「落雁峰」,北方來的雁鴉到這裡就不會往南飛了!龍應台將父母親的生活體驗寫成了「大江大海」,我認真讀過兩次,感觸很深,我想問「台灣人的大江大海呢?」

其實台灣的緯度與湖南接近,又是海島,北方來的雁鴉,到了台灣之後也不再往南飛。大家知道台灣大約有640種鳥類,其中一半是陸鳥,一半是水鳥,當中有多少是北方來的候鳥呢?就跟國共戰爭以後來台的朋友一樣,他們有些人回到祖先來處,但也有不少人落地生根,成為台灣的留鳥。

我的父親出生於1930年,是標準的二戰世代,也在「大正浪漫」的世代成長。我的大伯在唸完淡江中學後考上早稻田大學,畢業後在千葉機場當防空砲兵的班長。戰後遊歷日本一年多之後才返國,他眼裡看到百廢待舉的日本,以及戰後快速復興,他對世界的理解又是什麼?

我的二伯在京都唸中學,之後到北京唸大學,他也是二戰世代,但卻是個滿口京片子的台灣人,這個老台灣人怎麼看北京人、中國人呢?戰後他回到台灣,正逢228事件,北京話流利的二伯還被找去當過翻譯。事件之後,在北宜公路灣潭小村躲了半年的二伯,考上台大政治系,他是預官第一期,怎麼看國共關係呢?

二伯的同學陳禁田老先生,被日本人徵召去臘包爾當軍夫,34個頭城人,只回來4人,老先生的回憶裡滿滿的是求生的意志,南部與北部人族群的傾軋、鬥爭。我認識陳老先生,跟他的兒子是好友,他的兒子就是前台大醫院院長陳明豐。老先生的一生也很精彩,我們能幫他們做些記錄嗎?我想的是「述而不作」,忠實記錄他們所看到的,而不是基於政治目的,寫出一大篇連台灣人都不相信的「大江大海」!

我想跟龍應台說,我在開蘭小鎮長大,是個老台灣人的仕紳家庭長大的,背景截然不同,但我們可以「求同存異」,相互欣賞,跨業合作。如果我們的心思是在傳遞善的元素,講求美的饗宴,或者真誠,有溫度的社會體驗。那麼,我們之間會有多大的差異呢?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