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EVmember
ST Microsite

從世代差異看就業機會的選擇

這兩年畢業的年輕人,搭上了半導體業繁榮與台商回流的大潮,而有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但聽說甚至是大公司,第一年的流動率也不低,所以關鍵可能是他們投錯胎、入錯行?

家裡有一個晚輩從小就唸資優班,也順利考上建中,但考大學時「似乎不如理想」。但他說,別人走過的路為什麼要我重走一遍?

不久前他搭我的便車,正在服替代役的小伙子,一路上從蘇聯建軍的模式,談到烏俄戰爭中俄羅斯為何鎩羽,也從主軸、意外、懸念、遺憾等不同的角度分析《美國女孩》這部電影的優劣。25歲的小鬼,竟然讓我詞窮,也另眼相待。小伙子說,很多人都喜歡幫別人打分數,但我們該做的事是幫自己打分數!

想進半導體業嗎?是的,2022年機會多於往年,但您想搭上便車,要一個安穩的工作,還是自認為天資聰穎,準備在這一行中揚名立萬;有耐心在精確分工的環境中往上攀爬,還是願意像我們一樣,從旁觀察產業的變動,並抽離產業現場,從另一個角度參與這個產業的發展呢?

這一行是菁英匯聚的產業,要功成名就,在不同的時代也需要不同的機運,您在投出履歷、或者大企業到校園「包班」時,都已經胸有成竹了嗎?我們的時代,很多人一起打包加入了國民黨,四十年後,有人忠於當年的選擇,也有人懊悔不已。賢愚不肖,是非對錯很難三言兩語論定,但從時代的角度建立自己選擇工作的「智慧」,可以讓自己更聰明的駕馭時代,而不是被時代推著往前走。

嬰兒潮世代的我們,1990年代跟著主流走,共同建立了產業生態系,只要走對路、跟對老闆,豐衣足食並不困難。晚我20歲的青壯世代就不盡然了,他們離開校門時,很多父兄已經能夠撐起台灣的經濟大局,他們可能選擇國防役,投身主流產業,出國深造、創業的人變少了,也可能影響至今台灣為何沒有真正的獨角獸。

再往後看2000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即將走入社會,跟著大潮走進半導體業,可能讓台灣產業後繼有人,但也可能要面對分散型生產體系、區域分工的新局面,如果幾年後這批年輕人要跟著台積電去亞利桑那、九州、德國設廠,他們準備好了嗎?如果跟著鴻海、緯創、和碩前進印度、印尼、泰國,又需要哪些條件或基礎的訓練呢?

台灣在面對新的局面顯然是捉襟見肘,因為既沒有完備的人才引進措施,也缺乏將年輕人送往國際市場,建構與台灣科技產業高度連結的運作機制。選舉季節又要到了,開始有人邀約「請益」,但大家都往內看,我們這一批往外看的人,似乎成了社會邊緣人!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