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Event

從科技業的視角,觀察兩岸關係演化

理性與感性共存的過渡世代

1990年,資策會長官要我跟著科技訪問團到北京,並擔任第一場公開研討會的主講人。那時我只是MIC的經理,派個「半吊子」研究員講課,說白了就是「試探」而已。1990~2000年間台商在中國的投資,多數只是來料加工而已,直到廠商的投資前進長三角時,產業關係才出現關鍵性的轉變。

2000年以後,NB生產線全部移往中國,兩岸進入「互補與競合」的階段。沒有中國的生產基地,台灣接不了大訂單;而中國沒有台商建構的生態系,也不可能有今天電子業的供應鏈。但從2018年以後,川普一聲雷驚醒了所有人,兩岸關係出現「分歧」,我們如何觀察、定義未來的兩岸關係呢?

政界有政界的視角,科技業有科技業現實的議題,G2的格局背後有半導體、供應鏈難解的習題,這些問題我們得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我們也必須理解,從2007年iPhone上市與2008年北京奧運後,中國步上了新的台階,國內應用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

中國發展抖音,台灣也跟著抖嗎?相對於中國的進展,台灣的「國家戰略」到底是什麼?政府不說,年底選舉的人多數「言不及義」,那麼我們自己來討論吧!

我常說「史學家不必然是戰略家,但戰略家必然是業餘的史學家」,我從事產業研究工作多年,也有很多機會參與國家戰略的討論。7月16日週末在華山文創園區的演講,我以「燕雲十六州」、「太平與天國之春」、「台灣人的大江大海」,做為論述「西進與長征路上」這場演講的主軸。

這是以電子業專業分析師為職業的我,在「業餘」工作上的嘗試,好不好,留給聽眾來評價吧!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