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

理解人類的意識等級

日前與某位半導體業的大老談產業戰略與人才短缺的問題,特別是人才短缺的問題,非常令人憂心,我深有同感。不僅新生兒人口驟降,現在大學理工科人才比例降低,而生活、藝術那些試著追求美好生活的科系成為年輕人的熱門選項。

根據教育部高教司公布資料,2008年金融海嘯那一年,台灣電機、電子科系的碩博士畢業生有6,897人,到了2017年剩下5,881人,而2020年更進一步減少到 3,739人。1958年是嬰兒潮的高峰,台灣總人口是1,009萬人,但新生兒是41.6萬人。2021年,台灣有2,332萬人,但新生兒不到16萬人。所以我們同時面對人口減少與人口中對電子業抱持熱情、期待的年輕人也在減少。

人口結構的部分,很難有短期成效,但電子業的產業形象,顯然面對極大的挑戰。很多年輕人認為這是個「爆肝」的行業,經濟條件好,或者具有多元能力的年輕人就棄電子業而去,但電子業的經營者顯然束手無策,或者認為這是社會議題,得由公共部門來解決。

大老跟我抱怨,政府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我說我最近讀了《Power vs. Force》這本書,書裡頭說全部人當中,只有14.6%的人有機會自我實現,0.4%的人是超凡入聖,必須引領大家往前走的社會領袖。有85%的人,心中總是充滿了悲傷、恐懼,甚至憤怒、羞恥,他們活在懊悔,甚至自我放逐的情境中。

在民主社會裡,政府是靠著選舉而執政的,他們努力針對85%的人,投其所好的翻炒議題,所以阿嘎、館長的影響力都比我們還大。但帶動社會改變的是上層15%,有機會引領社會,走向自我實現的道路,如果我們屬於上面的15%,那您就認命的創造價值,為社會奉獻。大老深以為然,並與我笑談創業的樂趣與幹部的回應。

孔老夫子的時代,儘管百家爭鳴,但多數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人,在農業社會,人的活動範圍有限,也不可能參與宏觀議題的討論。但現在這些宏觀的戰略議題需要大家的參與,並一起創造這個行業令人著迷的另一面。

我在這個行業,以斜槓型態工作了36年,由於斜槓,我有很多機會與業界的菁英對話。台灣電子業事業模式的變革,半導體業能挑戰世界頂級殿堂,這些都是世界級的教材,在這個行業工作,充滿了挑戰與樂趣,但產業形象怎會變成只有「爆肝」,產業訊息圍繞在股票價格上呢?這件事別怪政府,做為產業領袖、資深的從業人員,我們都有機會做點不一樣的貢獻。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