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ongoDB
ADI

企業如何避免自由落體般殞滅?

事業發展的不同情境

這幾天最熱門的新聞是美日印澳的四方會談,但對「半導體與地緣政治」這個議題而言,南韓在新總統尹錫悅上任之後的轉向,影響可能更為深遠。

拜登在尹錫悅剛剛上任就上門拜訪,而第一站便是拜訪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位於平澤的3奈米工廠,而三星、現代(Hyundai)這些大企業都以加碼投資美國回報,相反的樂天(Lotte)卻撤出中國。南韓真的轉向了?與日本之間的緊張關係會改變嗎?料敵從寬,未雨綢繆總是件好事。

2015年時,我接到某大半導體公司一位朋友的電話,他說董事長要求每位主管閱讀《The Founder’s Mentality》這本書,希望我讀完之後去幫他們上課。應允之後開始認真閱讀,書裡提到創業有三個不同階段(或狀態)。

第一個階段是摸索期,從無到有的經營階段,幹部、員工不清楚公司的戰略與核心價值,經常出現「超負載(Overloading)」的狀態,或者才不適所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招式用老」,創業初期的好運氣用完了,市場趨於成熟等因素,都可能讓企業陷於停滯(Stall-out)狀態。

第三種狀態風險最大,市場需求丕變,產業出現差異化,但能取而代之的競爭對手,或者遊戲規則變了(補貼或地緣政治),之前的投資與成果反而成為最大的負擔與風險。這種「自由落體」(free-fall)般的狀態,在媒體、汽車已經出現,甚至在未來的半導體產業都可能發生。

無法轉型的傳統媒體,一家接一家的收攤,想轉型的放不下過去的身段,勉強掙扎在「停滯」的狀態。汽車業中,福特(Ford)本想藉著投資Rivian轉進電動車,但禁不住探底的股價而中輟,汽車業在銷售停滯之餘,還擔心2025年電動車成為主流之後,公司會不會面對自由落體般殞滅的厄運呢?

超過20%的Tesla零組件來自台灣,鴻海主導的MIH會是電動車產業的成功模式嗎?只要新世代的電動車廠成功建立灘頭堡,就足以讓百年老廠戰戰兢兢了!

毫無疑問,「半導體」與「供應鏈」是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在跨國合作,創造雙贏、多贏的議題上,以半導體與供應鏈為槓桿,既有利於產業發展,也能降低合作國家的經營風險。既然如此重要,那我們要不要籌組「產業戰略國家隊」,為台灣綢繆短中長期的經營之道?

過去一談到產業戰略,官員就會說:「有啊,我們都做了呀!」確實行政院層級也有民間諮詢委員會,但真正的專家是那些管著上百億美元的大老闆嗎?不久之前,DIGITIMES主辦AI EXPO,邀請鴻海研究院執行長李維斌、廣達技術長張嘉淵,以及台達電研究院院長闕克志擔任主講人。就這個議題,我們認為他們才是最佳的人選,也獲得大家的肯定。

國家戰略亦然,官大不會學問大,企業再大,也會謙虛的找適當的顧問,而不是找些與國際社會脫節的老人家當國家顧問。治國如烹小鮮,國家戰略也可以引用事業經營觀念。談產業競合與地緣政治的關係,只要看到政府擺出的名單與操作的方式,我們大致就可以知道這是公關名單,還是真的抓到要點,要開始起而行了!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