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規避匯兌風險應為企業基本技能

由於央行的出色表現,民間企業對於匯率風險規避的應有作為就顯得輕忽。但台幣匯率更揮發性的浮動將成為常態,匯兌風險的規避應做為企業經營的基本技能。(圖片來源:Pixabay)

台灣目前的匯率政策由兩個原因塑造成型:一是台灣特殊的國情。自49年以後,台灣一直認為處於準戰爭狀態。政府的假設是如果有緊急狀況,譬如戰爭或金融危機,不可能指望外頭的援助,譬如國際貨幣基金或世界銀行,所以要有自己的儲備,像以前的戰備存糧。經濟學中一般正常的外匯存底金額應該是支付3個月的國際貿易所需。以今年第一季為例,台灣的進口額為613.3億美金,這就大約是台灣應有的外匯存底數目。但至4月為止,台灣的外匯存底為4,384.3億美金,超額有6倍之多!如此巨額的外匯存底自然會傾向於低估台幣。另一個原因是台灣過去的經濟成長受惠於外貿出超甚多,而低幣值有利於出口,這也是以前央行承受的潛在壓力。

因為有這麼龐大的外匯存底籌碼在手,台灣央行在執行各國央行的共同任務-維持溫和的通貨膨脹以支持經濟成長、充份就業-優而為之、游刃有餘,每年還能幫政府掙進2、3百億的盈餘。更重要的,在台灣經歷區域性、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時,央行的作為讓台灣所受的傷害都比較輕微,近20年來的事件包括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01年的.com泡沫以及09年的金融海嘯。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泰銖首先崩潰,南韓、印尼受嚴重影響,香港受金融投機客圍攻時,台灣因為央行強大的穩定力量,從來沒有成為攻擊的目標。

但是由於央行太出色的表現,民間企業對於匯率風險規避的應有作為就顯得輕忽。今年第一季,新台幣從32.279升值到30.32元,逾1,600家上市櫃公司首季盈餘雖仍有4,448.6億元,但其中匯損金額高達326億元、創歷史新高,吃掉總獲利近7%。

台灣企業經過這麼多年的成長,財務上應該有能力管控自己的匯兌風險。企業的匯兌操作以不受匯損為原則。除了企業本身進項與出項的自然避險(natural hedge)外,以遠期(forward)外匯構成的對沖組合(hedge portfolio)是常規的避險操作。但是這些操作都有財務上的成本,如同利息之於舉債。如何在財務費用與風險承擔之間取得均衡是財務上的經營考量,但是完全沒有預為之計則一定是失職。台幣匯率更揮發性的浮動將成為常態,匯兌風險的規避是企業經營的基本技能。

現為DIGITIMES顧問,1988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任教於中央大學,後轉往科技產業發展。曾任茂德科技董事及副總、普天茂德科技總經理、康帝科技總經理等職位。曾於 Taiwan Semicon 任諮詢委員,主持黃光論壇。2001~2002 獲選為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監事、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