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應用 影音
Microchip
ST Microsite

新時代的開端:《決勝矽紀元》

「2030」將是矽紀元的開端,從應用面看,電動車、車聯網、人工智慧,正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往前推進。

從供應端看,在美中貿易大戰的背景下,工業國家都想加碼投資半導體,擁有產業的國家將半導體視為「保育類」產業,但也得在世界霸權爭奪的大環境下,半推半就地面對2025年起,新工廠逐步完工的成本與競爭壓力。

新廠從接單生產,進入熟成階段,再進行擴廠布局,真正會改變全球供應鏈結構的時間,應該在2030年左右。台積電能持盈保泰嗎?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後來居上的策略是什麼?英特爾(Intel)高調地與美國政府唱和,去全球化、產業補貼成為贏得賽局的關鍵要素。

帶領英國度過二戰艱困期的首相邱吉爾說:「英國的國家戰略是避免低地國家被毆陸大國所佔領」。用白話文講就是「不能讓荷蘭、比利時被德國、俄羅斯所佔領」。在新的時代,重要的工業大國需要新的國家產業戰略,而半導體無疑是重中之重。

台灣是第一島鏈,也是科技島鏈,我們就坐在海景第一排觀察世界的改變,而台灣ICT產業的供應鏈,也是當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2030年時,全球電動車的年銷售量將達3,000萬輛以上。現在中國生產的電動車佔了全球6成,能收集各種數據的電動車,會是中國滲透西方市場的尖兵,甚至是重演《木馬屠城記》的載具或劇本嗎?

美國、德國、日本的傳統車廠將面對供應鏈重整,但不僅尖端晶片可能出現供需失衡的跛腳問題,沒有台系供應鏈的支撐,東協南亞國家能建構本土的ICT供應鏈嗎?

台灣成了許多國家的夥伴,但同時也是後顧之憂,我更強調台灣在全球產經世界中的「定錨」價值。台灣安定了,世界就安定了;來台訪問的日本國會議員,也曾是經濟政策大臣的甘利明說,供給端比需求端更重要!

印度人說,2035年時,印度39歲以下的年輕人將比中國多出3.8億人,您認為未來的元宇宙商機,是美國人、中國人,還是印度人所主導的呢?儘管因為智慧製造帶來的效益,台廠的員工人數不斷減少,但台商仍需要工程師、工人,也需要與在地的企業共創價值。

沒有錯,分散型的生產體系可以紓解產業過度集中台灣、南韓,甚至中國的風險。但過度的投資會給半導體產業帶來衝擊嗎?危機入市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會不會像黃仁勳說:「可能在空蕩蕩的晶圓廠內游泳」?

特別謝謝《天下雜誌》的邀請,天下雜誌過去發行《晶片戰爭》,現在希望我能以亞洲的觀點,探索未來的半導體產業。我們以2030年為期,探索2030年之前,這個世界的幾個重要變革。

《決勝矽紀元》立即訂

為擁有近40年資歷的產業分析師,一手創辦科技專業媒體DIGITIMES,著有《決勝矽紀元》、《矽島的危與機》、《東方之盾》、《斷鏈之後》、《科技島鏈》、《巧借東風》等多本著作。曾旅居韓國與美國,受邀至多家國際企業總部及大專院校講授產業趨勢,遍訪中國、歐美、亞太主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