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腳 智慧應用 影音
DForum0515
Event
「科技行腳」是DIGITIMES總經理黃欽勇記錄旅行、閱讀、攝影與產業互動的專欄,DIGITIMES希望能以更寬廣的視野,與大家分享美好的生活體驗。

宜蘭空間30座談會紀實 

  • 宜蘭空間30座談會紀實
0:00
0:00
我擔任宜蘭縣政顧問快20年了,我以「藍海策略」形容陳定南不僅推動「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而且更專注於「價值創新(Value innovation)」,成功區隔了宜蘭與其他縣市的差異。 宜蘭長年高居施政滿意度的前茅,讓宜蘭人頗為自豪!但我也毫不客氣的批判,北宜公路通車之後,我們與其他縣市的差異性降低。在即將來臨的下一屆選舉,讓人擔心新一代的政治人物是否有這個認識,是否具備傳承宜蘭文化的特質?習慣於科技業快節奏的我,難得回宜蘭參加這樣的論壇,言語中難掩憂心與無奈!

1990年代,游錫堃縣長時代,邀請新加坡的城市首席規劃師劉太閣,為宜蘭的生活空間做出規劃。當時所有的規劃是以100萬人住在宜蘭時做為終極目標,在最大人口容許量之內,建設高品質的社區營造,並針對交通動線、城市特質進行不斷的辯論、演化,才有今天所謂的「宜蘭經驗」。

劉守成說:「有些原則,會跟著你一輩子」。他相信好山好水,加上科技縣,大學城的概念,必然可以為宜蘭帶來不同的面貌。他堅守以宜蘭經驗做為開門前,也就是2005年北宜公路貫通前的準備。

由於核心價值明確,縣府效率、百姓滿意度經常在國內週刊雜誌的調查中名列第一,親水節、綠博會這些創新的作法更帶動人民視野的提升。劉守成常說:「好的人民是我們最好的資產」;「硬體是骨架,軟體是靈魂」。這些話在台灣一般民選的縣長口中,不會經常出現,而嘗試落實的縣長,更是當中的少數。

基於這樣的理念,從耶魯大學學成歸國的黃聲遠建築師,這個外省小孩,捨棄了自己成長的城市,來到宜蘭,陸續承接了「櫻花陵園」、「觀光工廠」,而我們開會當天的所在地「蘭陽博物館」,是建築大師姚仁喜的作品,地方出資的9.3億元,對宜蘭這種小縣,更是沈重的負擔。但包括蘭陽博物館、羅東文化工場,以及之前的運動公園、武荖坑露營區、櫻花陵園,都成了風景區,並且形成分散型的客群聚落。沒有當年的遠見,怎會有今日工商發達、旅客絡繹於途的宜蘭呢?